已明确:角磨机切割属于动火作业,未开作业票将被拘留!
咨询:1.角磨机、砂轮机切割是否需要办理动火证,依据那条规定。 2.动火作业证涉及的工作范围。
回复: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6.3.1条文解释: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指使用局部加热的方法将连接处的金属或其他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而完成焊接与切割的作业。适用于气焊与气割、焊条电弧焊与碳弧气刨、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氧熔剂切割、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等作业。依据应急管理部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范围,适用于气焊与气割、焊条电弧焊与碳弧气刨、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氧熔剂切割、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等作业。综上,使用角磨机不需要持有特种作业证,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审批。
新京报记者获悉,近日,北京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民警在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一五金店店主无证使用切割机进行作业,处以其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防火监督员会同南苑派出所的民警开展联合消防检查,发现南苑路附近的一家五金店内火花四溅,一名男子正使用切割机加工塑钢门窗。
“我这是切塑钢窗,这个不用操作证吧?”正在切割塑钢窗的男子李某某说。他是该五金店的店主,按照他的理解,切割作业不算动火,他也从没考过特种行业操作证,也没有进行动火报备,未设置看火人,店内也没有灭火器。
监督员和民警将李某某传唤到派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之规定,李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北京市严格施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规定,施工动火作业是指电焊、气焊、切割作业及使用喷灯、打磨、砂轮、电钻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使用切割机切割作业,极易产生火花,所以被列为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指定人员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动火作业,并落实看护措施,清理周边可燃物,配置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动火作业结束,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
已明确:角磨机切割属于动火作业,未开作业票将被拘留!
北京日报消息:近日,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防火监督员和卢沟桥派出所的民警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在晓月广场4层南侧一商户正在装修,循着角磨机切割的声音,防火监督员找到了正在切割作业的工人。
“你的动火报备呢?角磨机也得开动火证。看火人和灭火器呢?”经询问, 该工人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期间未进行动火审批报备,未开具动火证,现场未设置看护人,未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器。防火监督员和民警立即将工人和装修公司老板传唤到派出所。经调查了解,系装修公司老板穆某某指使工人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之规定,工人刘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第 (一) 项之规定,老板穆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北京市严格施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规定,施工动火作业是指电焊、气焊、切割作业及使用喷灯、打磨、砂轮、电钻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使用角磨机切割作业,极易产生火花,所以被列为动火作业。
附《动火作业常见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一、人员操作方面的隐患
1.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具备相应的特种作业资格。
2.作业人员未接受正规安全培训,对操作规程不熟悉,违规操作。
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规定。
4.作业人员未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火手套等。
5.监护人未履行职责,擅离职守或未对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二、设备器材方面的隐患
6.动火设备如焊枪、割炬等存在故障,如堵塞、泄漏、短路等。
7.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破损或接头接触不良,易产生电火花。
8.气瓶存在泄漏、阀门损坏等问题,未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9.气瓶的软管老化、龟裂,未及时更换。
10.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失效,如灭火器过期、消防水带破损等。
11.氧气瓶、乙炔瓶未直立放置,或没有防倾倒措施。
12.电焊机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灵。
三、作业环境方面的隐患
13.作业现场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未进行清理或隔离。
14.动火点周围有孔洞、窨井、地沟等,未采取覆盖、封堵等措施。
15.作业现场通风不良,可燃气体、粉尘等积聚,易达到爆炸极限。
16.作业场所附近有与动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如油漆作业、易燃易爆化学品装卸等。
17.动火点30m内有可燃气体排放,15m内有可燃液体排放25。
18.现场照明不足,影响作业人员操作和观察,易导致误操作。
19.作业场所存在坑、洞,或护栏、盖板不全,可能造成人员跌落等伤害。
四、管理监督方面的隐患
20.未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擅自进行动火作业。
21.动火作业票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风险评估不准确。
22.对动火作业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未进行检查和确认。
23.未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
24.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段,未对动火作业进行升级管理。
25.未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风险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其他方面的隐患
26.在受限空间内动火,未进行气体检测或检测不合格仍进行作业。
27.动火作业时系统未有效隔离,易燃可燃物料串入系统引发危险。
28.设备外部动火,未对设备内物料的性质和状态进行评估,可能引发物料分解、爆炸等。
29.在禁火区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钻、砂轮等工具。
30.动火作业结束后,未彻底清理现场,未消除火种,可能引发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