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茂新闻 - 天茂新闻
医疗用氧乱象待解
新浪财经 > 产经 > 正文
        一纸诉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推到了风口浪尖。
        发难者是40余家生产医疗氧气的企业。他们认为,国家药监局的行政不作为和监管缺位,让质量不合格的医院自制氧气大行其道,导致正规医用氧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也将吸氧病人的生命安全置于险地。
        现在,各省对分子筛氧气能否用于临床依然看法不一。广东、浙江、江西、安徽、重庆等地坚决禁止,而北京、吉林、河南、黑龙江、湖南等地则模棱两可。
        医用氧气制取方法有低温精馏法制氧法和分子筛变压吸附法两种。后者是由一种名为沸石分子筛(zeolite molecular sieve)吸附剂以物理吸附方法制造氧气,制取工序不及低温法制造氧气的三分之一,其氧含量最高为90%,远低于国家标准。
        现在,各省对分子筛氧气能否用于临床依然看法不一。广东、浙江、江西、安徽、重庆等地坚决禁止,而北京、吉林、河南、黑龙江、湖南等地则模棱两可。
        隐患重重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春干曾专门去国外考察医用氧气的使用情况,他发现欧美以及日本医用供氧系统均有三套备用系统,即正常供气系统、备用系统以及应急备用系统,鲜有医院购买分子筛设备自制氧气。
        即使采用分子筛制氧也均为独立管道,供病人保健辅助治疗,与医用氧管道并不混用。这些分别独立的医用氧管道最终连接呼吸机、麻醉机,每次均配备专业器械管理人员重新调试。
      “分子筛只是保健器械,而不应用于临床治疗。”春干称。
        据《财经》记者了解,美国在法律上亦没有禁止分子筛氧在医院使用,但美国规定医院必须明示患者,所使用的是99.5%的医用氧,还是90%的筛制氧,由于存在医疗事故风险及法律风险,采用分子筛法自制氧气的医院寥寥无几。
      “分子筛制氧几乎没有在美国医院使用,美国医院使用的均为医用氧,两种氧气的用途截然不同。” 长期跟踪该行业的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医疗行业分析师袁可嘉称。
        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售出分子筛制氧机10万台左右,其中售给医院约4.5万台,家庭约5.5万台。美国市场每年售出约40万台,集中在家庭保健及军队战备保障。
        知情者透露,2009年10月27日,国家药监局器械司、法规司、药品安全监管司曾专门召开分子筛安全性研讨会,海军总医院、301医院的医生代表认为急救及高压氧舱的氧浓度越高越好,分子筛制氧浓度偏低,希望医疗用途禁用分子筛。与会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专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分子筛制氧的支持者则称,2003年以来,武警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仁医院等购买了分子筛设备使用至今,积累了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使用案例,但并未爆出医疗事故,这足以说明其安全性不成问题。
        反对者回应说,这些医院设备精良,管理良好,并不具备代表性。以空军总医院为例,其保养人员共有七名之多,每天两人三班倒24小时轮流看护设备,电力人工以及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综合价格甚至远高于医用氧。当时医院上马分子筛并非受利润驱使,而是受困于地域狭小,难以寻觅医用氧安全存放点,因此不得已而为之。
        春干认为,大部分中国医院只有两三名训练不足的专业器械调试人员,并且中国医院的供氧系统只有一条管道,医用氧与分子筛氧管道相同,气体混杂,而频繁调试又极不利于用氧安全。
        沈阳新松维尔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勇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出于成本控制,不少医院仅安装一台制氧机且缺乏大容量的储氧罐,长时间运转后,制氧机所制氧气浓度极易下降,国内医院又无技术手段监控氧气浓度,一旦浓度不足的氧气输入危重病人病房,后果将不堪设想。


节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首页|关于天茂|天茂新闻|天茂产品|应用领域|工程设计定制|车辆监控|供气监控|招贤纳士